台灣人的四不~
不直接說不、不捍衛自己想法、企圖心不足、不關心國際事。
在外國人眼中,這四種特質,阻礙台灣人發揮更大優勢。
近幾年,雅虎陸續將一些支援亞太區市場的專業工作,以及全球性的產品開發,集中在台灣。台北辨公室愈來愈國際化。
最近,公司為外籍同仁舉辦了一個聚會。那時,我才驚覺,台北辦公室已融合了來自歐、美、亞洲,近十個國籍的員工。
台北是個揉合現代、科技與傳統的亞洲城市。便利商店到處林立,一群友善、認真、勤奮的人民,是他們對台灣的第一印象。
多年在跨國企業工作,經常和許多不同國籍的人共事,讓我深刻體悟到,要在國際競爭,要學習從別人眼中,看見我們的特質、重新檢視我們的優缺點。
雖然,其中很多觀察是「相對性」而非「絕對性」,但從不同視野所看見的台灣,仍值得深思。
在職場上的外國人眼中,台灣人注重團隊合作,而非凸顯個人主義。對於一致的目標,總是發揮高昂的團隊精神。
或許是殖民歷史衍生特有的文化適應力,台灣人很容易包容並吸收外國文化,對新事物接納程度高。
這種適應力體現在職場上,則是台灣人靈活的工作彈性,與對跨國合作的高度接納性。
對外國人來說,台灣人身段柔軟、做事較富彈性。但另一方面,台灣人圓融含蓄、不直接說「不」的文化,往往造成決策過度妥協。
然而,組織追求的,應是有效的決策,而非妥協的決策。不夠直接的表達方式,也常讓簡單的事變複雜,更讓外國人常常抓不到「眉角」。
至於溝通表達能力,從外國人看來,在必須發言的簡報場合,台灣人總是準備完善。但在平常會議或討論過程中,卻不懂得主動表達和捍衛自己的想法。
追求和諧的工作關係,以及長期處在舒適圈(comfort zone)的結果,除影響領導力的發展,更顯得自我追求成就和企圖心的不足。
此外,在亞洲或歐美外籍人士眼裡,台灣人相對缺乏國際觀,對世界其他市場發生的事物,似乎較不關心。
反觀全球化的今日,國際脈動連結在地產業發展。職場上,各國人才早處於平行競爭的環境。
因此,不侷限於小而封閉的市場經驗、培養國際化的視野,更是領導人才的重要條件之一。
現今,跨國的工作團隊組合,已是今日組織的常見運作型態。
台灣專業工作者,如何凸顯更多優勢,創造更大價值;企業經營者,如何有效建立不同國籍成員間,彼此的信賴與團隊合作,讓公司內的多元文化成為資產而非負擔,是機會也是挑戰。
〈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,不代表本社立場。〉
留言列表